用户名: 密 码:
滚动信息:
·四川交达律师事务所 2030/03/30 ·告示 2024/04/21 ·告示 2024/04/18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运营和管理现场会在武汉召开 2024/04/17 ·丁薛祥会见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愿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务实合作 2024/04/16 ·“换脸豪车”引纠纷,怎么回事? 2024/04/15 ·1071件专利转化金额超21.79亿元!中南大学点“知”成金的奥秘是…… 2024/04/12 ·“换脸豪车”引纠纷,怎么回事? 2024/04/11 ·专利加持提算力!一文了解越用越“懂你”的人工智能个人电脑 2024/04/10 ·茶饮同行“LINLEE”与“LUNLEI”起纠纷,结局如何? 2024/04/08 ·上千件专利加持,小米汽车“智造”奥秘何在? 2024/04/05 ·看!一场高校专利转化运用路演活动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2024/04/03 ·AI不会从根本改变知产制度 2024/04/02 ·重组公开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吗?看看这起案件 2024/04/01 ·先睹为快,今年宣传周活动亮点抢“鲜”看! 2024/03/29 ·马面裙火爆“出圈”,曹县卖了3亿元依然供不应求…… 2024/03/28 ·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 2024/03/26 ·“馋”遍全网!天水麻辣烫能否将“爆红”变为“长红”? 2024/03/25 ·“B.Duck”小黄鸭起诉同款小鸭,法院终审判决…… 2024/03/22 ·“B.Duck”小黄鸭起诉同款小鸭,法院终审判决…… 2024/03/21
滚动信息
网站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信息 > 新能源汽车、水力发电、智慧码头……中国“智”造奏响新时代的丝

新能源汽车、水力发电、智慧码头……中国“智”造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zmz123 发布时间:2023/11/3 16:19:46 省份:暂无 阅读:319次 【字体:

新能源汽车、水力发电、智慧码头……中国“智”造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今年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智”造如新能源汽车、水电站、智慧码头……依靠创新与知识产权,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新能源汽车驰骋绿洲

在天津港滚装码头,成千上万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由此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厦门远海码头前,装载六百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集装箱通过“一带一路”航线驶向德国威廉港,走向世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虽晚,但不知不觉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丝路上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焕发生机?今年1月至9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海外销售总量超14.5万辆新能源汽车,远超2022年5.59万辆的全年海外销量。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新加坡、泰国、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此外,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1月至8月主要整车出口量前十名中,上汽、奇瑞、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纷纷上榜。

伴随着海外消费市场认可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过去20年,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目前比亚迪已有11个研究院,9万多研发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提交19件专利申请,获得15件专利授权,这为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目前,比亚迪已研发出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等颠覆性技术。

2022年9月8日,首个比亚迪全资投建的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在泰国落地,企业全球化进程开启崭新篇章。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比亚迪泰国工厂将采用最先进的右舵汽车技术,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副秘书长王军雷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具备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另一方面还具备智能驾乘体验等方面的优势。

过去20年,我国汽车产业坚持纯电优先的技术路线,并实施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还是电池技术、电驱动技术,再到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线,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汽车产业建立了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新产品推出和相关技术指标上都在向世界前列挺进。

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7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来自于中国,50%左右的智能网联专利申请也来自于中国,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充电控制、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中国都处于国际前列。在技术层面,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专利在自主品牌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共同的核心在于绿色低碳的新型动力模式。从国际来看,油价的波动性上涨,再加上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成为新风潮。

我国企业如何持续保持发展势头,走向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王军雷建议,我国汽车企业出海还需要持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大跨界融合领域研发力度;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合规体系建设,面向出口量较大的欧洲市场,加强核心技术在海外的专利布局,开展目标出口国相关技术FTO(自由实施)侵权风险分析,积极应对NPE(非专利实施主体)和相关侵权风险,为新能源汽车“出海”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刘娜)

水力发电点亮灯塔

从坦桑尼亚朱利诺项目到巴基斯坦卡洛特项目,从柬埔寨桑河二级项目到埃塞俄比亚吉布Ⅲ项目,从南美巴西杰瑞项目到洪都拉斯帕图卡项目,中国水电人参与并见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座座水电站的崛起。这些成就不仅大大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在能源短缺方面的困扰,更为他们点亮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洪都拉斯帕图卡Ⅲ水电站是该国三十多年来启动的首个大型水电工程,也是目前洪都拉斯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电机)为该项目提供的2台单机容量52兆瓦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20年,帕图卡Ⅲ水电站2台机组按期并网发电,年平均发电量可达3.36亿千瓦时,为洪都拉斯电力系统提供约6%的清洁电力,对洪都拉斯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东方电机电站服务事业部负责人赵通向记者介绍,在帕图卡Ⅲ水电项目的建设中,他与团队在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专利保护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高效清洁能源装备,为洪都拉斯提供了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赵通说:“在项目建设初期,我们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和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这个项目建设中,东方电机不仅为洪都拉斯提供了先进科技和能源装备,还积极推动与当地企业合作,帮助当地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中洪两国的经济合作和友谊。赵通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为洪都拉斯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支持。”

东方电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另一个重要水电站项目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首个大型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电站规划装机容量720兆瓦,东方电机为该项目提供全部4台单机容量180兆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2022年6月29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营。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3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可满足当地500万人用电需求,有效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问题,对推动巴基斯坦能源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家中国水电企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电电机)近年来加快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在尼日利亚,凯恩吉水电站是当地最大的水利枢纽,总装机容量760兆瓦。哈电电机承担着该项目的3台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研制任务,这是哈电电机与尼日利亚的第二次合作。目前,哈电电机承担的改造项目产品已经开始集港发货,将为尼日利亚提供能源之光。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东方电机技术管理部知识产权组组长、高级知识产权师方琴对本报记者表示,专利是中国水电科技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硬实力”,截止到2023年10月18日,东方电机拥有专利704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拥有哥伦比亚专利1件,英国专利2件,俄罗斯专利3件,欧洲专利1件。随着中国创新方案不断走出去,一大批中国水电企业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

智慧码头畅通驿站

智能化的码头,通畅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经贸产业合作园区,成为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它们催生了新的经济走廊,激发了新的增长动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演过电影《流浪地球2》的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于3年前“出海”到泰国林查班港,以提升当地港口的运营效率,让泰国林查班港一跃成为全球智慧港口的标杆。

“在泰国林查班港,我们见证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奔跑的壮观场景,这让我们深感自豪。”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井科技)高级副总裁张波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这不仅实现了中国科技出海,也为当地智能化建设赋能,真正实现了双赢。

2020年,张波带着团队和自主研发的六辆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来到了泰国林查班港。虽然公司在国内已经有了不少无人驾驶的技术积累,但到了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张波还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为了克服当地高温多雨带来的车辆作业识别难等问题,他和同事们不断调试改进车辆的控制算法并反复测试,以提升无人车的作业效率。

经过不断努力,西井科技助力和记港口用户在泰国港口实现了全球最早的无人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作业,并首次实现“无驾驶室”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常态化运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商业方案出海与落地的成功典范,为全球智慧大物流提供了智能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全新样本。截至2023年9月底,西井科技的Q-Truck无人驾驶车队在泰国码头已完成超36万标准箱(TEU)的实船作业箱数,无人集卡与有人集卡相比,工作效能可提升27.5%。

在阿联酋哈里发港,西井科技帮助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码头打造了中东第一个部署无人驾驶的码头,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标准,实现了统一的高质量海外运营管理,提升了生产作业效率与作业安全。自2020年以来,Q-Truck已先后在泰国、阿联酋、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商业落地。

“在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广阔机遇时,西井科技通过持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等方面能力,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护航企业全球化业务布局,成功地在全球58个国家548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在今年7月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WIPOGlobal Awards)。”西井科技总裁章嵘表示,这是对公司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肯定。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中国专利88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外观设计专利16件。为支持全球业务开展,西井科技还加快了全球专利布局的步伐。

“智”于人,用“智”予人,中国创新科技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港口的智能化建设,与全球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企业也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稳步前行,以创造多元价值为核心,全面提升数智化服务能力,让贸易往来更快、更便捷。

 

编辑:舒克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