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滚动信息:
·四川交达律师事务所 2030/03/30 ·告示 2024/04/21 ·告示 2024/04/18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运营和管理现场会在武汉召开 2024/04/17 ·丁薛祥会见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愿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务实合作 2024/04/16 ·“换脸豪车”引纠纷,怎么回事? 2024/04/15 ·1071件专利转化金额超21.79亿元!中南大学点“知”成金的奥秘是…… 2024/04/12 ·“换脸豪车”引纠纷,怎么回事? 2024/04/11 ·专利加持提算力!一文了解越用越“懂你”的人工智能个人电脑 2024/04/10 ·茶饮同行“LINLEE”与“LUNLEI”起纠纷,结局如何? 2024/04/08 ·上千件专利加持,小米汽车“智造”奥秘何在? 2024/04/05 ·看!一场高校专利转化运用路演活动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2024/04/03 ·AI不会从根本改变知产制度 2024/04/02 ·重组公开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吗?看看这起案件 2024/04/01 ·先睹为快,今年宣传周活动亮点抢“鲜”看! 2024/03/29 ·马面裙火爆“出圈”,曹县卖了3亿元依然供不应求…… 2024/03/28 ·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 2024/03/26 ·“馋”遍全网!天水麻辣烫能否将“爆红”变为“长红”? 2024/03/25 ·“B.Duck”小黄鸭起诉同款小鸭,法院终审判决…… 2024/03/22 ·“B.Duck”小黄鸭起诉同款小鸭,法院终审判决…… 2024/03/21
滚动信息
网站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信息 > “李逵”曝“李鬼”!京东、中信等多家企业发布声明公开打假

“李逵”曝“李鬼”!京东、中信等多家企业发布声明公开打假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LRT999 发布时间:2023/11/6 11:21:52 省份:暂无 阅读:230次 【字体:

“李逵”曝“李鬼”!京东、中信等多家企业发布声明公开打假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热点事件:

  近期,多家民营企业及中央企业密集发布声明公开打假,指出一些公司或个人冒用其名称、商标、字号等,误导公众,涉嫌违法,引发广泛关注。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部分企业和个人冒用“京东”“京东授权合作商”等名义对外开展投融资、招商等商业活动,均未经京东集团授权,与京东无关,京东集团已采取刑事报案、民事诉讼、行政举报等方式,依法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除了民营企业外,多家中央企业也密集发布声明进行打假,提醒社会公众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签字等方式将中信集团下属子公司虚假登记为其股东,并列出33家侵权企业的信息,称其与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与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无关。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有一些企业在企业名称中使用该公司商标、字号,并可能存在以该公司所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的情形,经核实与该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等关系。

 

  记者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获悉,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打击假冒国企,2021年以来先后公布3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上线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并指导中央企业及时发布打假声明。今年7月以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中央企业发布声明,累计公布了上百家假冒中央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揭露违规使用中央企业名称标识、冒用中央企业干部职工身份等行骗方式。(王国浩)

 

  小编点评:

 

  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其他企业名义或授权合作商名义,甚至通过伪造企业授权文件或公章、提供虚假证件等方式开展商业活动,不仅误导了社会公众,损害了企业相关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对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品牌形象和声誉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一些“李鬼”采用登记注册近似企业名称的方式误导相关公众不同,有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直接采用伪造企业授权文件或公章、提供虚假证件等方式冒用其他企业的名号。相关企业通过发布声明进行打假,展示了其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对市场秩序的尊重,但应跟进采取更多有效的维权措施,才能有效遏制上述“山寨”行为,防止“李鬼”进一步行骗。

 

  企业长期、广泛对外使用的,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或其简称,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作为社会公众,要擦亮双眼,认准相关企业的字号、商标及相关资质材料,谨防上当受骗;作为企业,应做好风险防范,加强市场监测,对“李鬼”的不法行为积极展开打假维权;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让“李鬼”无处遁形。(慕呓)

 

编辑:多多(李若彤)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