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商标注册、保护日益重视,商标注册申请量日益增加,商标品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但是,近年来商标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查处这类案件的过程中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彻查难等难题,亟待解决。
第一,案源线索难发现。由于注册商标的独立性、专有性等特点,一般消费者甚至一些执法人员很难辨别出商标权利人所使用的注册商标和侵权人所使用的商标存在的差异,导致大多数商标侵权案件的来源只能依靠权利人举报或投诉。同时,部分商标权利人自身商标保护意识薄弱,不愿投入过多精力进行维权,加大了执法人员查处难度。
第二,涉案证据难采集。一方面,侵权鉴定取证难。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中,通常会需要商标权利人出具鉴定报告,但鉴定报告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商标权利人出具的鉴定报告需要反复修改,执法效率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商标权利人因鉴定成本较高,对数量不多的侵权产品存在不愿意出具鉴定报告的情况,造成执法人员的被动。加上由于商标注册人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鉴定报告的证明力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存在行政诉讼败诉的风险。另一方面,侵权案件货值确定难。由于侵权案件一般都发生在生产、销售并不规范的小作坊、小商店或是通过网络销售,很难查到相应的销售记录,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确定违法经营额存在一定难度。
第三,侵权案件彻查难。在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过程中,不少违法案件中的案发地和案源地不在同一区域,由于属地管理的局限性,只能将侵权商品查封,而真正从事制造、生产的违法者却难以受到处罚,查处不彻底,对违法行为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针对商标侵权案件查处的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三大难题,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