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川知识产权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来源:知识产权资讯网) 这是一张来自四川知识产权工作的亮眼“成绩单”:指导成都发挥“头雁”作用、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成都高新区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5.9件;拥有各类地理标志1088个,“川货”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这张“成绩单”的背后,凝结了四川全省知识产权系统的拼搏进取。“四川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坚持政治引领、高点站位,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全链条集中发力,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履职尽责,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凸显。”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赵辉表示,近年来,四川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推动“天府创意”“天府品牌”迈开步伐,让更多“科技之花”浇灌出“产业之果”。 强体系 创新根基扎得牢 推动知识产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强有力的基础。近年来,四川紧跟中央层面知识产权顶层设计,聚焦知识产权战略稳步实施,推动强省建设工作体系取得新突破。 从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四川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2—2035年)》《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到印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四川省“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管理办法》,再到聚力完善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知识产权关联政策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四川围绕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制度支撑。与此同时,四川还打造了一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系统干部业务能力提升。 不断健全的政策体系,有力助力四川聚焦知识产权领域创新改革,实现试点示范带动全局的重点突破。“我们先后获批建设6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17个试点示范县、4个试点示范园区、354家示范优势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强企76家,数量均在全国前列。”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近年来不断集聚优势资源,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局联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扎实的创新根基支撑下,四川通过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新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省的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累计达158万余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6个,建成了5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高质量的创造抢占了创新的“知高点”。 重变现 “川货川品”叫得响 现场签约专利技术项目7项、金额2.4亿元——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来自2023年10月底举行的天府知识产权峰会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专场现场。依托品牌活动,四川为专利转化搭起“鹊桥”。 实际上,这样的“鹊桥”近年来在四川各地已呈一片火热建设态势。在扎牢创新根基的基础之上,四川着重推动知识产权变现为创新主体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以专利转化工作为例,自2021年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以来,四川已推动转化实施专利2.6万件,促成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累计3.3万件(次),专利交易活跃度稳居西部省份第一。 提升专利转化实施能力,加强平台建设是重要抓手。同是在2021年,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挂牌成立,打造“中心+平台+分中心”运营模式,并在全省市、县两级布局建设一批知识产权运营分中心。与此同时,为夯实专利转化实施支撑,该中心还强化金融服务,开展了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目前四川全省线上办理率提高至61.5%,质押时限缩短至2至3天。 此外,在推动知识产权变现的过程中,四川还进一步深化品牌培育工作,着力让特色经济焕发活力。其中,四川扎实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2023年新核准65家企业使用专用标志;当年年底,“天府地标”集体商标启用,四川地理标志产品拥有了省级公共品牌,首批10家企业获批用标;同年,中国(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联盟也在四川成立,通过发掘西部地区地理标志产业特色优势,构建起富有创新特色的西部地理标志产业集约化联动服务机制。 在知识产权赋能下,一系列品牌、一批批“天府创意”迈开步伐,点“知”成金,越来越多的“川字号”特色产业得到发展。 “风正帆悬正可期,重任千钧再奋蹄。”赵辉表示,“在现代化四川建设新征程上,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上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集中发力,为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本报记者 苏悦) |